编号:10259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5年10月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何智升,男,汉族,199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作为青年志愿者每天为2名一线抗疫医务人员的子女提供一对一线上陪伴辅导服务。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华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他在西藏昌都开展了一年支教工作,累计教学时长760小时,所任教班级的课程成绩大幅提高,多次排名年级前列。
一、“抗疫”云支教陪伴医护人员子女,获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自2020年2月18日起,何智升作为华南师大“青年战疫云支教突击队”志愿者,每天为2名一线“抗疫”医务人员的孩子提供一对一线上陪伴辅导服务,每天授课时长3小时,至今,他线上陪伴辅导医护人员子女线上辅导共计62小时。
他在陪伴辅导医护人员子女时,会尽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至今已为孩子们开展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导读、中国历史与地理、模拟考古发掘、地震预警仪模型制作、双引擎飞机模型设计、自制乒乓球发球机、绘画涂鸦等22门涵盖人文历史、科学实验内容的趣味课程。同时,他还引领孩子们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让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父母少操心,减轻一线医护人员负担。
中山三院援鄂医疗队的陈医生评价他的服务时说:“孩子很喜欢何老师的课,有人帮我们这个‘双医家庭’照顾孩子,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医护工作中。”
截至目前,他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开展线上云辅导、云陪伴的志愿服务事迹,已获新华社、中国教育新闻网、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广州日报等十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官方媒体报道。
二、参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赴西藏昌都一年,教学、志愿服务时长1290小时,使2000余名农牧民子女受益
2018年7月——2019年7月,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华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他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开展支教工作,累计教学时长760小时。所任教班级的汉语文成绩从23.1分提高到45.4分,多次排名年级前列。
支教期间,他还策划组织并实施开展“筑梦悦读”农牧民子女综合能力拓展项目、“再见!传染病小怪兽”预防农牧区常见传染病健康课堂、“情暖童心·阳光同行”昌都特教学校学生关爱活动等志愿服务项目。还为支教学校创建起首支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亲自带队前往昌都市第一儿童福利院、昌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个人志愿服务时长总计530小时,使超过2000名昌都当地的农牧民子女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期间他联系协调各方,设计制作出“再见!传染病小怪兽”藏汉双语彩色青少年健康绘本(当地首本面向农牧民子女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彩色绘本),并带队深入农牧区7所学校,使健康绘本与健康课堂覆盖2000余名农牧民子女,获西藏昌都当地各级单位一致好评。
支教期间,他积极拉动社会爱心资源,为昌都当地农牧民家庭学生带来价值11万元的爱心图书5000余册,在昌都当地捐建4座图书角。同时拉动棉鞋、文具、预防传染病健康绘本等物资价值8万余元,总计联系拉动爱心资源达192223元,使昌都察雅县新卡乡中心小学、昌都市俄洛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农牧区学校的学生受益。
支教期间,他组织策划并参与实施的各类教学、公益活动成果共获中国青年网、中国公益新闻网等国家级、省市级的媒体报道82次。个人获评“2018—2019年度西部计划西藏专项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三、担任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推进学校志愿服务工作,个人6年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070小时
何智升在本科期间曾任华南师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积极推进学校志愿服务工作,使华南师大的志愿服务在阳光助残、长者关怀、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帮扶等多个领域都得到充分发展。
他坚持把志愿服务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参与志愿服务至今,累计服务时长2070小时。服务过程中策划实施的“木棉花暖”粤文化推广项目、“心空灿烂·月牙重圆”助残项目等2个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广东省“益苗计划”,个人获评广州市义工联“银牌义工”、广州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华南师大紫荆勋章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年份 | 表彰单位 | 荣誉名称 |
---|---|---|
2019年 | 团西藏区委 | 2018—2019年度西部计划西藏专项优秀志愿者 |
2019年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个人 |
2018年 | 华南师范大学 | 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
2016年 | 华南师范大学 | 紫荆勋章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