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駉

编号:10240

66389部队23分队1排排长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2年8月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事迹简介

马駉,男,汉族,199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66389部队23分队1排排长。他结对照顾驻地抗美援朝老兵,经常帮做家务、购买生活用品;带领全排与驻地小学建立共建联系,结对资助一名学生;个人捐助3000余元为驻地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过世老兵修坟立碑。2019年在一次外出巡线时,路遇中巴车与摩托车相撞后发生火灾,他不顾个人安危三入火场救火救人、转移摩托车上烧得灼热的液化气罐,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荣立二等功1次。

事迹详情

马駉,男,1992年8月出生,现任66389部队23分队排长,单位驻扎在距离机关千余公里的冀蒙辽三省交界,三面环山,属三类艰苦边远地区。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牢记使命职责,带头抓战备、保畅通、谋打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19年被表彰为基地干部标兵,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获得承德市“最美家乡人”称号。

一、传承红色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马駉的爷爷是一名一等残疾军人,解放战争中负伤后他不依赖组织,主动返乡。在红色家风滋养下,马駉自小就对党、对革命军人有一种天然的热爱,入伍以后,他更是把这种热爱反哺给身边的战友和群众。当他得知驻地一位93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姚宝珠无儿无女,生活困难的情况后,他就主动给这位老英雄送上生活物资,购买助听器,还经常帮助义务劳动,陪他聊天解闷,就像对待自己的爷爷一样孝顺。崇尚英雄的他得知任务沿途一个孤坟埋葬的是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带领排队战士对这座孤坟扫墓清理,得知老战士亲属家庭较为困难,他在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个人出资5000余元,在2019年8月1日为其修葺坟墓并立碑,宣讲这名逝去老前辈的生平事迹,教育官兵把革命故事传承下去。

二、浓厚鱼水情谊,时刻乐于助人

他始终心系驻地百姓,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驻地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主动与驻地养老院建立联系,定期去给老人义务理发、收拾卫生,陪他们拍照片、拉家常,90多岁的张阿婆精神状态不稳定,平时较为自闭,但每次看到马駉都会拉着他的手聊一会儿。看到群众出行不便,他就带领官兵清整路障、铺平坑洼,遇到农忙,他会抽出时间帮助老乡收割粮食。去年九月,他带领单位与驻地麦田希望小学结对子,定期到学校帮助清理卫生,给小学生讲述革命故事,陪小学生做游戏,播下拥军爱军种子。当了解到贫困学生王天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去,与年迈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的情况后,主动来到王天齐家中看望慰问,帮助修理天花板、干农务,给小孩儿辅导功课、购买书籍文具等,逢年过节还给他送去玩具、零食和新衣服。为了照顾王天齐的自尊心,他还主动要求隐瞒资助情况,现在小朋友的性格越来越活泼,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立志长大后当兵报效祖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向驻地养老院、村委会、困难群众等捐献消毒液等价值数千元的防疫物资。他将包含“七步洗手法”、消毒液配置比重、返城务工人员途中防护方法等防疫小知识的《防疫知识宣传手册》,与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起打包送给邻近村镇村民百姓,还印制了“联系卡”,及时为官兵和村民宣讲疫情知识,引导大家破除恐惧心理,坚定必胜信心,共同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三、宁可舍弃生命,绝不打折使命

在前年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讨论中,马駉曾深情地讲过“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时刻准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中秋节,他在执行任务遇到一起突发交通事故,两车相撞引发火情,一名伤员被困火海,跌落的煤气罐被烧得灼热,随时可能爆炸伤及周围群众。面对熊熊烈火,他不顾个人安危,抱起灼热的液化气罐转移至安全地域,脱下上衣与附近群众一起奋力扑火,不管自己头发眉毛都被烧焦,胳膊胸口已满是水泡,将昏迷的伤员抬出并送到医院抢救,在主动垫付1000多元医药费后默默离开,直到当地记者找上门来,他的英雄事迹才迅速传开。正是他在危急时刻,能够不顾个人安危,三入火海,才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人民群众中立起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力量虽小,久而弥坚。在官兵心中,马駉是冲锋在前的领头雁、顶天立地的大哥哥、关爱战友的好兄弟,在学生心中他是吃苦奉献的兵叔叔、成长成材的好榜样,在驻地群众心里,他是懂事孝顺的兵娃娃、向上向善的好青年。

获得荣誉

年份 表彰单位 荣誉名称
2019年 61001部队 优秀干部标兵
2019年 61001部队 二等功
2019年 河北省承德市 “最美家乡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