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0059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民族:满族
出生年月:1982年2月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唐颖,女,满族,1982年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她勇攀技术高峰,提出床旁肺部超声、清醒ECMO联合无创通气等新技术新疗法,负责课题6项,参与课题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文章10余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作为吉大第一医院第五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持续工作62天,创新发明了新冠肺炎防喷溅咽拭子采集装置。
唐颖,女,满族,1982年2月出生,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慢阻肺联盟委员、吉林省慢阻肺联盟常务委员兼秘书、吉林省肺康复联盟副主席、吉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她忠于职守、勇挑重担、钻研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告急,她主动请缨,于2月7日出发驰援武汉,担任吉大一院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第七医疗小组的组长,她是危重症组业务骨干,是新技术新疗法先锋,是新冠肺炎防喷溅咽拭子采集装置发明者。
孜孜不倦 勇攀技术创新高峰
作为危重症组业务骨干,唐颖每天坚持学习,时刻了解呼吸学科最新理论及技术,参与课题研究,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负责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参与国际合作、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发改委等课题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SCI 9篇,累计影响因子30余分。
除此之外,唐颖申报了床旁肺部超声、呼吸神经肌肉刺激仪、清醒ECMO联合无创通气等新技术新疗法。她将床旁肺部超声应用到呼吸危重症病房,减少了危重症患者频繁外出转运至ct室检查的风险,实现连续、动态监测患者肺部病变,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提高重症患者治愈率;在推动慢阻肺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的同时,她增加患者被动康复治疗,利用呼吸神经肌肉刺激仪刺激患者膈肌及腹肌,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消除膈肌疲劳,降低呼吸肌紧张度,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她还将此应用到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减少患者上机时间,取得很好效果;她完成了东北三省首例清醒ECMO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病例,避免了以往ECMO治疗过程中长时间麻醉状态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有创机械通气中的通气血流失调,防止膈肌功能障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避免了与镇静、插管和机械通气有关的诸多副作用,为科室后续ECMO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该技术目前仅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医院可以开展。
2012年,唐颖作为吉林省唯一代表在第17届亚太呼吸年会上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13年,她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业务精湛 抢救患者于死亡线
唐颖始终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多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
在她驰援武汉的半个月前,她收治了一位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极快,先后经历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氧和仍不能维持,在入院后第2天,她当机立断,紧急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v-v ECMO联合治疗,在ECMO治疗初期,初始血流速和气流速均为5L/min、呼吸机PEEP20的情况下患者血氧饱和度仅能维持在80%左右,患者病情极其凶险,很多人都认为患者没有希望了,但她没有放弃,每天详细查看患者、分析病情,及时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在她的精细管理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目前患者已经出院。
作为科室肺移植术后管理小组成员,她在肺移植术后患者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感染和移植术后排斥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她成功诊断一例肺移植7个月后出现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通过有效的干预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作为中国慢阻肺联盟委员,她总是抽时间向基层医护人员、患者及社区居民进行主题宣教,讲解业务知识,并建立慢病管理群,分享临床经验,力求改善慢阻肺诊疗现状。
驰援武汉 技术钻研立新功
新冠肺炎疫情告急,战“疫”打响,她主动请缨,于2月7日出发驰援武汉。“和平年代,疫情就是战争,我必须要加入到战斗中去,坚守医者初心,不负白衣荣光。”出发前,她深情的说道。
到武汉后,她制定住院患者风险评估方案及诊疗流程,规范病区内新冠肺炎治疗,每日与其他医疗组长梳理、会诊疗区内疑难、危重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她不惧危险,每天总是第一个踏入污染区病房,详细查看每一个患者,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他们,激发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她负责的治疗组中,有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维持呼吸的危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因为气道开放,最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但她总会毫不犹豫地留在病房,密切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精细调整呼吸机模式与参数,直到患者病情稳定。由于她的精准诊治和悉心照护,她所负责的医疗组现已有多位患者顺利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确诊依赖于咽拭子检查,在进行检查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喷嚏、恶心等不适表现,导致瞬间大量飞沫喷出及气溶胶形成,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她设计防喷溅咽拭子采集装置,包括咽拭子采集签和隔绝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防护罩,防护罩设有可供医护人员观察的透明面屏,面屏表面设有开孔并与手柄相连,手柄中空且末端封闭,采集签通过面屏中间开孔插入手柄。防护罩可以有效隔绝医护人员与患者,提供有效防护。目前该装置已在医疗队中应用,并已申请专利。
唐颖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时刻践行白求恩精神,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追求医学真理,不断钻研新技术新疗法,为患者送福音,为临床医学累经验!
年份 | 表彰单位 | 荣誉名称 |
---|---|---|
2013年 | 吉林大学 |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